收藏 分享(赏)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官方解读.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315149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官方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官方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官方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官方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官方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解读近日,应急管理部印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 13 号,以下简称规定)。为便于理解和落实规定,现解读如下。一、规定修订的背景和总体考虑是什么?一、规定修订的背景和总体考虑是什么?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有效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应急管理部在梳理分析近年来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科学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对 2013 年实施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期间分别征求了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反复修改完善,形成规定。总

2、体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落实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暂行规定施行十年以来,对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范遏制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 年 安全生产法修改后,有关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以及规范作业发包安全管理等要求需要在新修订的规定中进一步予以落实。同时,依据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的通知要求,对法律责任进行调整。二是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突出关键环节管理。近年来,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有发生,多是一人遇险、多人遇难,容易造成较大事故。经过认真分析 2013 年以来的较大事故,从事故类型看,中毒和窒息事故起数和死亡

3、人数占事故总量的 96.8%和 96.9%。从危险因素看,主要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从发生部位看,污水处理系统和窑炉、槽罐等设备设施相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 71.5%和 73.7%;从伤亡扩大原因看,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盲目施救相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的 87.4%和 86.8%。有限空间作业在事故类型、作业环节、危险因素、发生部位、伤亡扩大原因等方面都比较集中。规定针对这些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对暂行规定中一般性、原则性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关键环节风险防控,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事故的有效性。三是总结专家指导服务成果,进一步

4、固化典型经验做法。针对有限空间事故企业普遍存在的“无知无畏”违规作业和“前赴后继”盲目施救等突出问题,今年应急管理部再次组织专家组对全国 12 个造纸、印染等企业聚集的重点县开展了专家指导服务,推动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按照统一模式,对 185 个省级重点县开展帮扶指导,排查整改问题隐患 6.5万余项,对防范遏制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推动的物理隔离、挂牌上锁等措施办法在各地实施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些措施办法在规定中固化为通用性要求。二、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规定修订后,在责任落实上更加明确,关键环节管理上更加清晰,监督检查重点上更加突出,主要突出了三

5、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求企业必须配备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规定要求工贸企业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监护人员,专门负责监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监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作业前监护人员负责解除有限空间物理隔离措施,对通风、检测等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并确认防护用品能够正常使用且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作业中监护人员要全程进行监护,与作业人员保持实时联络,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者进入有限空间参与作业。发现异常情况时,监护人员要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制止未做好安全措施盲目施救。监护人员是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关键人”和“明白人”,通

6、过发挥监护人员的专业作用,能够在规范作业程序、有效预防事故,特别是防止伤亡扩大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二是突出作业审批、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安全管理。规定系统完善了作业审批、发包管理、专题培训、应急演练等关键环节的基础管理要求,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规定要求工贸企业应当根据安全风险大小,明确审批要求。对于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等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要求由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书面委托的人员进行审批。由于相当一部分有限空间较大事故涉及外委外包,为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于发包作业的,企业要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并对现场作业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承包单位有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一包了之”。应急演练方面,更加突出现场处置的重要性,明确企业要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同时,突出警示标志、隔离措施、防护装备、作业程序等现场安全管理要求。强调有限空间出入口等醒目位置要设置警示标志,采取上锁、隔离栏、防护网等物理隔离措施,防止人员未经审批进入。要求企业配备符合标准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器、机械通风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并定期检测确保正常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规范 > 行政法规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