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KAT10-2023.pdf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31705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KAT10-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KAT10-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KAT10-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KAT10-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KAT10-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 S7 3.0 2 0C C SD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行业标准K A T1 02 0 2 3代替MT/T7 6 11 9 9 7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g r o u n d w a t e r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l o f c o a lm i n ea r e a 2 0 2 3-1 0-2 6发布2 0 2 4-0 1-3 1实施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 布目 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要求15 资料

2、收集和调查16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27 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建立38 成果报告编制5附录A(规范性)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成果报告编写6K A/T1 02 0 2 3前 言 本文件按照G B/T1.12 0 2 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MT/T7 6 11 9 9 7 煤矿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 ,与MT/T7 6 11 9 9 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将章标题“总则”修改为“一般要求”,并增加了相关要求内容条款(见4,1 9 9 7年版的3);b)将章标题“资料收集”修改为“资料收集和调查”,并增加了

3、相关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内容条款(见5.1,1 9 9 7年版的4);c)增加了章节标题“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并增加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内容(见6.1);d)增加了“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见6.2);e)增加了“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见7.1.3);f)删除了“资料收集基本原则”(见1 9 9 7年版的4);g)删除了“地下水管理中需要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见1 9 9 7年版的4.2);h)将节标题“地下水管理优化方案的评价”修改为“最优方案选择”,调整了内容(见7.3,1 9 9 7年版的5.5)i)删除了“监测工作”章节(见1 9 9 7年版的6);j)调整“成果报告的编制

4、”章节,为附录A(见附录A,1 9 9 7年版的7);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姬亚东、董书宁、穆鹏飞、王德璋、张清虎、曾一凡。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 9 9 7年首次发布为MT/T7 6 11 9 9 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K A/T1 02 0 2 3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技术

5、中一般要求、资料收集和调查、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建立、监测工作和成果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等技术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T1 4 4 9 7 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工作要求GW I-D 1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要求D Z/T0 2 0 1 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MT/T6 3 3 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

6、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一般要求4.1 应做到边收集资料,边整理分析,边综合研究,满足建模过程对资料的需求,必要时可适当补充勘探。4.2 应综合分析煤矿(区)社会经济及发展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供需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等,在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选择地下水资源管理目标和约束条件来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4.3 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时,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应符合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4.4 模拟区宜以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作为计算区,宜以水流系统边界(单元边界作为)为计算边界。如计算区仅为水文地质单元一部分,应注意处理好水文地质单元内水资源的分配以及计算区边界上的水量和溶质交换问题。4.5 应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寻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优化方案,综合评价后给出最优推荐方案。4.6 应通过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新情况(水文动态变化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煤矿(区)地下水管理模型。5 资料收集和调查5.1 收集下列基础资料:a)矿井勘探、建井及生产地质报告;1K A/T1 02 0 2 3b)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报告;c)区域、矿井地形地质图和综合水文地质图;d)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e)矿井水文地质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标准 > 行业标准 > 矿山安全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