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docx

安全生产视频网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318980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何实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事故”如何实现如何实现安环家:小孔夫子安环家:小孔夫子“零事故、零伤害”在安全生产领域被提出已久,在行业内也存在“正反”两派意见不统一,有人认为压根就不可能实现,双零理念只是理想而已,也有人认为“没有管不好的安全,只有不到位的管理”,要想彻底弄清到底孰对孰错,需要先弄清几个安全管理中的基本概念、逻辑关系和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安全和导致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安全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没有事故的状态;二是没有不可接受的事故发生风险的状态。从管理的需要来看,管理者需要掌握的肯定是第二点(因为第一点是“事后”),即发生事故的风险有多大(分为发生事故的几率有多大

2、和发生事故的后果有多大),这才是评判是否安全的关键。那么导致不安全的因素归纳起来是四点: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管理不善;四是环境不良。笔者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曾多次对生产现场存在的这四条会导致不安全的因素进行深度剖析,最后会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不善”和“环境不良”多数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比如电动机地脚螺栓松动这一“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隐患发现不及时或者隐患发现以后整改不及时所带来的,那么“隐患发现不及时或者隐患发现以后整改不及时”就是安全职责履行不到位即“人的不安全行为”。Heinrich(海因里希)总结的数据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88%的安全生

3、产事故;National Safety Council(美国安全理事会)总结的数据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 90%的事故;DuPont(杜邦集团)总结的数据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 96%的事故。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如果能把人的安全行为彻底管理好,让每个人都能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履行好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那么“人的不安全行为”将彻底杜绝,从而又杜绝了绝大部分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不善”和“环境不良”,发生事故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不是零风险,“零风险”是一种悖论),也许就可达到组织可接受的风险范围

4、,那么也就实现了生产安全。每一个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尽相同,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小马过河的故事,前面的河流是一危险源,其对黄牛来说就是可接受风险,其对松鼠来说就是不可接受风险;再比如在国内“歇工 3 天及以上的伤害”叫事故,而在美国“歇工 1 天的伤害”即是事故。那么一个组织要想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就是根据自己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对人的行为管控发条的张紧程度进行自我调整,适度即可。但如何能将所有生产一线“人的不安全行为”管住、管好,可能是令所有安全管理者最头痛的难题,生产管理者可以通过严谨的程序实现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类报表实现经营数据的管理,那么安环管理者要

5、想彻底管住一个人的安全行为和下一级组织的安全履职情况仅靠日常巡查应该很难实现。这也就在行业内出现了一旦发生事故“安环部就是背锅侠”的行业规则,笔者本人在原来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曾受过处分,其中至今记忆犹新的处分条款就是“未严格履行对维修作业监督、协调、指导工作职责,对员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督促、检查不力,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和措施,对事故发生负管理责任”,试想一个生产型企业,设备设施成千上万,作业活动千差万别,一线员工不计其数,文化水平残差不齐,仅靠安环部日常安全巡查要想“严格履行对维修作业监督、协调、指导工作职责,对员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督促、检查

6、到位”实属不易。所以笔者本人一直认为,企业安环部对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主体责任而应是主导责任,安全事故背后并不一定是安全管理的问题,安环部应该是主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和落实,即安环部应该根据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设置好管控发条的张紧程度即可。其实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均明确指出管生产的要管安全、管经营的要管安全、管设备的更要管安全。可见全员参与、部门联动的安全管理理念已经被认可,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这种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双重预控机制也被习总书记在 2016 年正式提出,目前全国各地对“双重预控机制”落实的轰轰烈烈,也充分证明了安全管理不是安环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分解、分级、全员参与的。双重预控机制第一个体系的目的是解决危险源发展成隐患的这个环节,只要把各类管控措施管理到位,理论上就没有了隐患,那么“隐患不除,事故难无”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可谓“关口前移”,即使个别企业提出了“视隐患如事故”,那么也算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目标;第二个体系的目的是解决隐患发展成事故的这个环节,可谓是“第二道防线”即双重预控;而之所以要把管控责任进行层层“分级”,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分解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