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生产工作中对职业健康不利的因素有哪些?职业卫生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面,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1.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
2、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2.物理性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人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2)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湍流,电动力及磁动力等。如催化“三机”室、加热炉、高压蒸汽放空、泵、球磨机、粉碎机、机械传送带、电气设备等。(3)振动如循环压缩机转动
3、;使用风动工具,如锻锤、风锤;电锯、捣固机;研磨作业的砂轮机、铣床、镟床;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火车等。(4)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 X 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如料位计的 Y 射线等。(5)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热处理时的高频电磁场,电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时产生的紫外线,加热金属、玻璃时产生的红外线等。3.生物性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引起皮革工人、畜产品加工工人等职业性炭疽的炭疽杆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的是由蟀传布的一种森林脑炎病毒等。4.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
4、-12h,连续 10d、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2)劳动精神过度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或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高压,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如超负荷的加班加点,还有检修时的工业探伤工作量往往过大。(4)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5.卫生条件和技术措施不良的有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有毒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5、(2)防护措施缺乏、不完善或效果不好如一些包装厂房或操作岗位,往往缺乏防尘、防毒、防噪声等措施,特别是聚丙烯粉料、硅酸铝催化剂等包装时粉尘飞扬。(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铆工与焊工在同一厂房作业,铆工有耳塞防噪声,但焊工却没有;焊工有防紫外线的面罩,保护眼睛,铆工却没有。(4)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长时间头部受照而发生中暑。(5)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漏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人了氯气;化肥厂的氨气泄漏,同样,也可使处于下风侧的其他工种工人受害。二、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应增加哪些营养保障健康(1)铅作业:提高蛋白质、维生素 C 的供给量,多吃新鲜
6、水果;适量增加维生素B 族、维生素 K;减少脂肪和钙的供给量。(2)苯作业:提高维生素 C、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增加维生素 B 族和铁;减少脂肪的供给量。(3)汞作业:提高蛋白质供给量,尤其是富含蛋氨酸的动物蛋白质;适当增加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 C;减少脂肪供给量。(4)镉作业:提高维生素 A 和蛋白质的供给量。(5)矿尘作业:提高蛋白质、维生素 C 的供给量;适当增加维生素 B6、A、D和钙。(6)高温作业:提高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各类营养物质。(7)低温作业:提高脂肪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各类维生素和食盐。(8)噪声作业:提高维生素 A、E、B2 的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9)振动作业:增加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的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 C 和水溶性维生素。(10)代气压作业:提高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各类维生素。(11)电离辐射作业:提高蛋白质的供给量;适量增加维生素 B1、B6、C、A,减少脂肪供给量。(12)生物因素作业:提高蛋白质的供给量;适当增加维生素 C、A 和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