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危害与防治培训讲解了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的基础知识、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以及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等内容。首先介绍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即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粉尘、毒物、噪声、辐射等可危害劳动者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这些因素通常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包括化学因素(如铅、汞、苯、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以及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霉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涉及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职业性精神紧张、劳动强度过大、个别
2、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则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以及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危害。文档还详细介绍了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指出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并不一定会发生职业性损害,只有当特定条件满足时才会造成损害。最后,文档按照职业病分类目录,列出了10类132种职业病,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及其他职业病。职业危害与防治培训适用于各类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线工人以及从事职业卫生研究的专业人员。该文档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职业危害与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还为具体操作提供了指导,帮助企业和员工有效识别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该文档也可作为职业卫生培训教材,用于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