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水江市矿山乡郭家冲煤矿“416”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一、概述1.事故发生时间:2009 年 4 月 16 日 2 时 54 分。2.事故单位名称:冷水江市矿山乡郭家冲煤矿。3.事故发生地点:+450m 南翼运输大巷。4.事故类别:煤与瓦斯突出事故。5.事故伤亡情况:死亡 2 人(详见附件 2) 。6.直接经济损失:131.5 万元(详见附件 3) 。二、事故单位概况(一)矿井概况郭家冲煤矿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矿山乡竹山村境内,距冷水江市约 25km。矿井有简易公路与冷邵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该矿于 1980 年建井,1982 年投产,原核定生产能力为 3 万 t/a;2004 年进行第一次扩能改
2、造,设计生产能力 5 万 t/a,2007 年进行第二次扩能改造,设计生产能力 6 万 t/a。技改设计由娄底市煤炭局娄市煤生监200730号文予以批复,安全专篇由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娄底监察分局娄煤安监2008194 号文予以批复。事故发生前矿井正在进行扩能改造施工。该矿属私人股份制企业,股东由吴青松、段瑞平、谢连文、谭朝阳等 21人组成,共有股本金 1469 万元。其中:吴青松占 189 万元、曾新华占 183万元、谭朝阳占 126 万元、谢联文占 111 万元,其它股东共占股金 860 万元。煤矿现有职工 80 人, 其中井下职工 50 人。 由曾新华担任法人代表兼矿长,负责煤矿的全盘工作
3、;谢国荣担任生产副矿长,负责生产安排、开拓布置、顶板管理工作;吴偌清担任安全副矿长,负责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刘杰凤担任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一通三防工作;唐文武担任防突专干、负责矿井防突工程安排、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下设值班长(兼安全员)4 人(刘长青、谢凤祥、谢日新、刘正林) 、瓦斯检查员 4 人(曾德利、谢志雄、刘新先、谢望云)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与瓦斯检查;事故当班由刘长青担任值班长、曾德利担任瓦斯检查员。矿井证照情况: 采矿许可证号为 4300000630941, 有效期 2007 年 10 月 2009年10月; 生产许可证号为X181002106Y2G1, 有效期2006年1
4、2月25日-2007年 12 月 30 日;安全生产许可证号为(湘)MK 安许证字20050157 号,有效期 2005 年 6 月 23 日-2008 年 6 月 23 日;工商营业执照号为4300001100576(1-1) ;矿长曾新华,矿长资格证号为湘煤-0501288,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湘煤安字第 07143010002933 号。矿井采用“四六”作业制,一班:8 时-14 时,二班:14 时-20 时,三班:20 时-2 时。四班:2 时-8 时。郭家冲煤矿位于晏家铺向斜西翼的西南端,矿区内呈一单斜构造,地层呈北东 1020,倾向南东,倾角为 30左右,次一级的褶曲不发育。主要断层
5、有大岭上錾子口断层,为一条贯穿全区的缓倾斜走向断层。断层附近的岩煤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受断层的影响,煤层绝大多数成为角砾煤、碎粒煤及糜棱煤,煤层顶板石英砂岩变成碎裂岩。由于该断层在滑移过程中对下伏煤层的挤压作用,不仅形成构造煤,而且导致煤层产生塑性流变,使煤厚变化幅度增大。该断层在煤层的顶板通过,没有破坏煤层的连续性,对开采影响不大。井田内次一级褶曲不发育,主要断裂已划为井田边界,次要断裂稀疏,落差小,对煤层的破坏不大。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区内测水组下段共含煤 5 层,本矿及邻近矿井实际揭露资料表明,矿井范围内仅 3 煤可采,倾角一般为 3033,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3 煤层直接顶为浅黑
6、色砂岩,薄层状,老顶为石英砂岩;3 煤层底板为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3 煤层厚 0.946.2m,一般厚 5m,含夹层 12 层,夹矸多为炭质泥岩,次为泥岩,单层夹矸一般小于 0.5m,纯煤厚一般为 2.7m。 煤层结构简单,属较稳定型煤层。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井、风井均布置在矿区中央,位于煤层底板内;主井口标高+567.7m,落底标高+451.6m,井筒坡度 28,斜长 247m;回风井口标高为+583.8m,落底标高为+452.2m,井筒坡度为 33O,斜长 242m。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 开采标高: +480m+450m (+480m 以上为原采空区) 。分南北两翼在+480m 水平布置底板回风大巷,在+450m 水平布置底板运输大巷,每隔 120m 布置一个石门,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石门揭穿煤层后,再布置采煤工作面进行回采。矿井南翼布置有 2 个岩巷掘进工作面(+450m 南底板运输巷、+480m 南底板回风巷)并形成了 1132 回采工作面;北翼形成了 1131、1133、1135 三个(水平分层)回采工作面,并布置了 1137 岩巷掘进工作面。岩巷大部份采用砌碹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