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爆炸安全技术与管理第一章 绪论1、什么叫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是研究失误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解释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以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消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2、安全技术的定义:安全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各种伤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并为职工提供安全、良好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3、我国火工品生产行业与国外生产行业在安全生产上的差距有哪些?火工品生产本质安全性差;工艺生产过程中周转物量、产品多、自动的程度低;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第二章 危险物分类与特性1、什么是化学危
2、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毒性、放射性等危险的物质,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的固定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品。2、化学危险品分为哪几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放射性物质。3、闪点:是指表面挥发出的蒸汽浓度足以用小火焰点燃的最低温度或小火焰引起可燃液体蒸发气瞬时点燃的最低环境温度。燃点: 指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 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自燃点:是发生自燃的温度值,即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将试样加热到即使不用点火装置也能自发着火的最低环境温度。4、粉尘燃烧爆炸的特点:a
3、燃烧爆炸性 b 灼烧性 c 产生二次爆炸 d 燃烧不完全性 (P53)5、简述判断可燃性粉尘生产场所是否具有燃爆危险的一般原则:了解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浓度,测定生产场所空气中可燃物粉尘的浓度; 了解粉尘的粒度、 比重和自燃温度等物理性质;了解在正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的释放源;根据生产场所的通风好坏来判断;根据生产场所的设备、装置的结构和现场运行情况来判断;根据经验和以往事故教训来判断。6、自然性物质在储存、运输和保管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注意库房通风,避免光照及受热、受潮、不与酸、碱接触。7、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能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可燃性液体:多为有机化合物,多指遇火、受热
4、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够着火和爆炸的液体。可燃性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可燃微粒。8、常见的火源有哪些:电点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电磁感应、射频、雷击、电弧等; 高温点火源:高温表面、热辐射;冲击点火源:冲击、摩擦、绝热压缩; 化学点火源:自燃着火;光点火源:激光、凸透镜聚焦;冲击波点火源:导爆管点火、雷管、导爆索。第三章 防止危险品发生燃爆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1、火灾的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衰灭期。2、防止可燃性物质燃烧及蔓延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分类管理;防止形成燃爆物质; 痛过火灾监测仪表以及可燃气体或蒸汽浓度检测仪表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消除或控制点火源;阻止火
5、势蔓延。3、防止形成燃爆介质的措施:设备密闭、厂房通风、惰性介质保护、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危险物品隔离贮存及妥善处理含有危险成分的物质等。4、 阻止火势蔓延的安全装置有哪些: 感温报警器 感烟报警器 感光报警器。5、阻火设备:安全液封和阻火器。6、阻止物质燃烧的安全措施: 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化学抑制法。7、防止火炸药发生意外爆炸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防止冲击和摩擦; 避免明火和高温表面; 阻止易燃物或火药自燃;阻止电气设备产生电火花;避免静电放产生电火花;避雷;预防机械和设备故障;采取隔火、隔爆或泄压、蟹棒等措施,避免爆炸事故的扩大; 有爆炸危险的工房或库房之间与其他建筑物之间
6、要留有适当安全距离;采取适当的灭火设备。8、常用的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四氯化碳灭火剂、机械灭火剂。9、哪些物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遇水燃烧的物质。如钾、钠、镁、铝粉等,这些物质遇水能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放出大量的热,易引起爆炸; 高压电气装置的火灾, 在没有良好的接地或没有切断电源时,一般不能用水扑救;轻于水且又不溶于水的可燃液体火灾,如汽油、煤油着火;硫酸、盐酸、硝酸火灾,不宜用强大的水流扑救,容易喷溅伤人; 熔化的铁水、 钢水不能用水直接扑救, 因水接触高温迅速分解成氢、氧,造成燃烧爆炸。10、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危险温度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火花和电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设备本身的原因。11、什么叫电击和电伤?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人体吸收局外能量受到的伤害。电伤:电流转变或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人体伤害。12、静电:指绝缘物质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危害:一是引起爆炸和火灾;二是电击;三是妨碍生产。13、消除静电的措施:工艺控制法、泄露导走法、中和法。14、雷电的危害:雷电危害较大,当直接击中地面建筑物时,会伴随极大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发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