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湾煤矿“519”透水事故救援案例分析2003 年 5 月 19 日 14 时 10 分,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富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湾煤矿发生了重大透水事故(图 8-2) ,井下 33 名矿工被困,情况非常危急。阳煤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以下简称阳泉队)和晋中市矿山救护大队(以下简称晋中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往事故矿井,经过两个救护大队 60多名指战员和矿工的密切配合、协调作战,顽强奋斗 52h,使井下 33 名被水围困的矿工全部安全脱险,这是一起在矿井透水事故抢救中成功营救被困人员的范例,是山西煤矿救护史上的一个奇迹。煤矿水灾事故一、矿井概况东湾煤矿位于寿阳县北约 20km 处,原属县办煤矿,19
2、80 年经技术改造后,设计能力 15104/a,2003 年 1 月兼并给富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该矿井田面积 4.69km2,主采 8 号、9号煤层,层间距 10m,单层约厚 1.7m,倾角 34,属高瓦斯矿井。采用斜井开拓,3t 后卸式箕斗提升,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主要通风机采用 BKD60-No1645kW2 对旋式风机,中央式并列式通风。矿井正常涌水量 4m3/h,主要用于灭尘,余下的水排至地面。二、事故发生经过5 月 19 日 8 点班, 因 80702 工作面运输巷前方可能有老窑积水,矿方采用“探眼前进,先探后掘”的措施掘进。但对 80701 工作面回风巷的掘进,因地质资料推测离
3、积水区较远,仍采用正常作业方法掘进,未采用“先探后掘”的措施。当班 13 时 30 分左右,第二茬炮眼打完,准备爆破,未发现异常情况;13 时 50 分,工人进入工作,在装矸石过程中,发现煤头裂隙往外渗水,但未引起重视;14 时 10 分,涌水突然增大,跟班的安全副矿长立即命令在该工作面工作的 8 人快速撤出,自己则跑到80702 工作面运输巷通知掘进工作面人员外撤,当集合起80702 工作面运输巷工作的 8 名矿工往外撤到该巷中段时,发现积水已封顶,水位仍在上升,被困的 9 名矿工只好又返回上山掘进头安全地点等待救援。南翼 80602 对拉工作面等处的矿工发现透水后,跟班的生产副矿长迅速组织
4、各工作地点的矿工外撤,使该区工作的 85人安全撤出。随后出来的 24 人往外撤退时,大巷内积水已封顶,24 人被困在灾区。19 日 14 时 30 分,矿领导得知井下 33 人被困,但大巷中部已经被水封严,自救工作无法进行。三、事故处理经过(一)成立抢险指挥部,展开救灾工作透水事故发生后,矿方火速向县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寿阳县立即向晋中市政府、救护队发出急救电话。(二)阳泉队、晋中队协同作战营救被困矿工晋中队两个小队于 19 日 15 时 40 分携带部分排水设备赶到事故矿井,首先对灾区进行了侦察,发现水已淹没到大巷1000m 处的分水岭高点。1000m 处以里有一段低洼巷道积水已封顶, 从
5、1000m 处的分水岭高点到井底是下山巷道 (图 8-2中 I 一 I 剖面) 。水还在不停地涌出,当时涌水量约 50m3/h,涌出的水淹过 1000m 处的分水岭高点后就顺着下山巷道流到井底 300m 处南部的 9 号煤层采空区内,从井口到 1000m 处的大巷内无积水。根据侦察结果分析认为,只有把大巷内积水排除,救护人员才能到灾区救人,而排除大巷积水最大的有利条件是,只要把积水排过 1000m 处的分水岭高点后,水就会顺下山巷道自流到井底 300m 处的 9 号煤层采空区,排水距离短,扬程低。16 时 10 分安设了两台 5kW 排水泵,总排水量 40m3/h。到 18时 40 分,水位没
6、有下降,说明涌水量和排水量基本相等,涌出的水刚好被排除,水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18 时 10 分,阳煤集团接到援救报警后,救护大队的三个小队带着排水设备前去援救。19 时 10 分,到达东湾煤矿并向指挥部报到,指挥部根据所到抢险人员情况,完善了组织机构,按任务不同将其分为一线救灾队、井下服务队、医疗救护队和后勤保障队 4 个专业队组。一线救灾队:由阳泉队三个小队和晋中队三个小队组成,负责井下灾区的排水、救人、检查监护、灾区侦察等抢险救灾工作。井下服务队:由东湾煤矿职工组成,负责井下基地等新鲜风流处的水管连接、巷道清理等工作。医疗抢救队:由医务人员组成,时刻做好抢救准备,负责遇险人员的地面抢救治疗工作。后勤保障队:由东湾煤矿后勤人员组成,负责救灾人员的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阳泉队根据指挥部的安排和当时现场情况,与晋中队一起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积极抢救遇险人员,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快速安装大量水泵,增大排水量,尽快排除积水。(2)因积水封顶使大巷停风,要加强排水设备处的瓦斯检测,保证排水工作安全进行。(3)在大巷内 600m 处的进、回风联络巷外安设一台 28kW局部通风机,接风筒至排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