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城乡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并将此作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在“三农”工作上的总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根据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当前要抓紧把试点工作先做起来,通过试点工作的摸索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案”的要求,现提出如下试点方案。一、总体要求立足江苏乡村实际,选择部分地区对现有相关工作(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水美乡村
2、建设、农业开发项目等)进行升级、整合和创新,通过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联动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重塑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社会主义新 2 农村现实模样。二、工作目标通过试点,打造一批示范性特色田园乡村,产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建设成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建设模式和推进机制,造就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工作队伍,为全省面上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三、试点选择采取上下结合、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主体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规划有亮点、方案切实可行的地区进
3、行试点,形成“351”的格局,即“3 县、5 团、10 个点”,试点村庄总数 40 个左右。“3 县”:在苏南、苏中、苏北各选择 1 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开展不少于 5 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既关注类型各样,又注重县域的工作推进和机制创新。“5 团”:选择自然环境较好、有一定工作基础的 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开展相对集聚的 3 个左右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侧重于试点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形成空间连绵、整体示范效应明显的区域。“10 个点”:围绕村庄风貌、产业支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在全省选择某些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综合联动效应尚未形成的 10 个试点村庄,通过村庄、田园
4、、产业、文化、环境等的联动塑造,培育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范例村庄”。省对试点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试点村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以现状自然村庄为 3 基本单元,是近期完成的镇村布局规划优化确定的规划发展村庄(特色村或重点村),尺度适宜、规模适中。2、村庄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易形成较好的田园景观,村庄保持传统肌理,整体风貌协调,建筑以低层为主(不超过三层),最好有院落。3、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以规模农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或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业等为宜。4、村民普遍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村两委班子有号召力。四、重点任务(一)强化规划引导。坚持“多规合一”,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高起点
5、谋划产业发展。开展公共空间、重要节点、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实现生态、空间、设施和产业的有机融合,实行规划管控,支撑和引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二)培育发展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环境品质提升,塑造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三)改善乡村环境。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保护农业开敞空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与综合利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整治、田园整理、河道疏浚、驳岸整治,加强村庄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治理。(四)彰显乡村文
6、化。保护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格局,4 保护乡村肌理以及集体记忆空间、传统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文脉。加强乡土文化、传统技艺、乡风民俗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五)提升公共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光纤宽带等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设施。根据乡村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旅游、休闲等服务设施。(六)增强乡村活力。建立内生发展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改善创业服务,开展创业培训,加强新型农民创业载体建设,吸引人员返乡创业。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切实增强农民的自豪感、认同感。五、进度安排(一)试点启动阶段(2017 年 5 月下旬-6 月上旬)省建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定下发试点工作方案、召开工作布置会,组织市、县开展试点申报,确定试点村庄。(二)规划设计及方案制定阶段(6 月-7 月)指导试点地区制定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方案和工作方案。遴选“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