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1 5 12 0 0 6车轮动平衡机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W h e e lD y n a m i cB a l a n c e r s 2 0 0 6-0 5-2 3发布2 0 0 6-0 8-2 3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车轮动平衡机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W h e e lD yn a m i cB a l a n c e r sJ J F
2、1 1 5 12 0 0 6 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6年5月2 3日批准,并自2 0 0 6年8月2 3日起施行。归 口 单 位:全国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科基汽车维修设备有限公司 本规范由全国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1 5 12 0 0 6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宝琳(河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单凯锋(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李 平(河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王保平(河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参加起草人:任跃宇(河北省交通厅科技处)朱晓鹰(北京科基汽车维修设备
3、有限公司)J J F1 1 5 12 0 0 6目 录1 范围(1)2 引用文献(1)3 术语(1)4 概述(1)5 计量特性(2)5.1 主轴轴向定位盘端面圆跳动(2)5.2 主轴径向圆跳动(2)5.3 专用卡规允许误差(2)5.4 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2)5.5 分离比(2)5.6 重复装卡误差(2)5.7 重复性误差(2)5.8 相位允许误差(2)6 校准条件(2)6.1 环境条件(2)6.2 标准器及其他设备(3)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7.1 主轴轴向定位盘端面圆跳动的校准(3)7.2 主轴径向圆跳动的校准(3)7.3 专用卡规的校准(3)7.4 轮距尺的校准(3)7.5 最小
4、可达剩余不平衡量em a r的校准(3)7.6 分离比的校准(4)7.7 重复装卡误差的校准(5)7.8 重复性误差的校准(5)7.9 相位误差的校准(5)8 校准结果表达(5)9 复校时间间隔(5)附录A 校验转子(6)附录B 试重(7)附录C 校准证书(校准报告)内容(8)附录D 车轮动平衡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9)附录E 校准记录的格式(1 1)J J F1 1 5 12 0 0 6车轮动平衡机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离车式硬支承车轮动平衡机(以下简称平衡机)的校准。2 引用文献Z B N7 3 0 0 11 9 8 8 卧式硬支承平衡机G B4 2 0 11 9 8 4 通用卧式平
5、衡机校验G B6 4 4 41 9 9 5 机械振动 平衡词汇G B9 2 3 91 9 8 8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许用不平衡量的确定J B N7 3 0 0 41 9 8 9 闪光动平衡机技术条件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 术 语3.1 分离比 是指给定转子两校正平面A和B的干扰比。IA B和IB A定义如下:IA B=UA BUB B1 0 0%(1)IB A=UB AUAA1 0 0%(2)式中:UA B、UB B 分别表示在校正平面B上加上规定的不平衡量后,A、B面的不平衡量指示值;UB A、UAA 分别表示在校正平面A上加上规定的不平衡量后,B、A面的不平衡
6、量指示值;IA B B面对A面的分离比;IB A A面对B面的分离比。3.2 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em a r)平衡机能使转子达到的不平衡量的最小值。是衡量平衡机最高平衡能力的性能指标。计量单位为gmm/k g。3.3 许用剩余不平衡质量(me)校验转子每校正平面试验圆周上许用的剩余不平衡量,计量单位为g。4 概述平衡机的工作原理是依据旋转刚体动平衡理论来实现的,一般是由机电转换系统将1J J F1 1 5 12 0 0 6不平衡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测系统的测量与计算,由仪表显示不平衡量。它可对车轮动不平衡量进行检测。其原理示意图如下:图1 平衡机原理示意图 5 计量特性5.1 主轴轴向定位盘端面圆跳动优于0.0 5 mm。5.2 主轴径向圆跳动优于0.0 5 mm。5.3 专用卡规允许误差0.5 mm。5.4 最小可达剩余不平衡量em a r2 0 0 gmm/k g。5.5 分离比不小于18。5.6 重复装卡误差不大于1.5em a r。5.7 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3em a r。5.8 相位允许误差1 5。注:上述技术指标仅供参考。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6.1.1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