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小编整理了压力容器事故分析报告模板 14 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压力容器事故分析报告模板 1 篇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79 年 9 月 7 日 13 时 55 分,浙江温州电化厂,液氯工段一只容积为 415 升、充装量为 05 吨的液氯钢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爆炸气瓶的碎片又撞击到其附近的液氯钢瓶上,加上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又导致 4 只液氯钢瓶爆炸,5 只液氯钢瓶被击穿,另有 13 只钢瓶被击伤和产生严重变形。爆炸时不但有震耳欲聋的巨响,而且随着巨响发生的冲天气浪高达 40 余米。强大的气浪将 414 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液氯工段厂房全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
2、及厂区周围280 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 182 米、直径为 6 米的大坑,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 830余米。爆炸后共泄出 102 吨液氯,其扩散后共波及 735平方公里面积,由于爆炸以及爆炸后散溢氯气的毒害,共造成 59 人死亡,779 人住院治疗,420 余人到医院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 630000 余元。二、事故原因分析最初爆炸的液氯钢瓶,是 9 月 3 日由温州市药物化工厂送到温州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温州药物化工厂的液化石腊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工段是以液体石腊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腊。该工段由于生产管理混乱。设备简陋,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
3、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腊倒灌入液氯钢瓶。电化厂液氯工段无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液氯充装前没有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致使液氯钢瓶内倒灌入氯化石腊,在再次充装液氯时,氯化石腊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可见,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混乱。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以科学态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2液氯钢瓶及液氯的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的管理规定,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线上,必须安装逆止阀,缓
4、冲罐或其他防止倒灌的装置,以避免生产系统内的物料倒灌进入液氯钢瓶内。3液氯充装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充装前检查制度。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液氯钢瓶在充装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应先进行清理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充装。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压力容器事故分析报告模板 2 篇2005 年 4 月 14 日上午 10 时左右,安徽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 8 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现象
5、,又用 F 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上述工作完毕,制氧工艺主管张某接到在场的调度长批准令,到防爆墙后边,开启气动调压阀约 23s 后,就听到一声沉闷巨响,从防爆墙另一侧的前后喷出大火。张某想转身关阀,受大火所阻,即快速跑向制氧车间,边叫人灭火,边关停氧压机以切断事故现场的氧气,阻止火势扩大。后张某又想起氧气来源于氧气罐,便爬上球罐关阀,这才切断了事故现场氧气源。至此,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事后,通过爆炸现场勘察发现,调压站内的氧气管道被完全烧毁,旁路管道的上内部没有燃烧
6、痕迹,证明管道被炸开。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共有 8 人,其中 7 人死亡(人当场死亡,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事故发生时另有 1人在调压站氮气间,与氧气间中间有防火墙阻隔,没有受到伤害。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事后经调查,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投产以来至少已更换过 3 次气动调节阀。此外,该厂压力管道未经安装监督检验,对此,地方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已下达了安全监察指令,责令禁止使用,恢复原状,分管市长也多次进行协调,但因种种原因,隐患整改工作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事故原因“414”氧气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根据爆炸时出现的放热性、快速性特点,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另据“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喷射流,并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瞬间产生了喷射火”等现象,调查人员认为,燃烧、爆炸、喷射火是这次事故的主要特点,喷射火又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管道、阀门烧熔的重要因素。燃烧爆炸的 3 个基本要素是助燃剂、燃烧物质、点燃能量。在 3 个基本要素中,缺少任何 1 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