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小编整理了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 19 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 1 篇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73 年 10 月 23 日 18 时 13 分,江苏武进县化肥厂造气车间造气工段由于操作工操作失误,造成煤气发生炉夹套内满水、超压破裂,夹套内的水进入煤气发生炉内,造成炉体爆炸,当场炸死 3 人,直接经济损失 30000 余元、间接经济损失 40000 余元。二、事故原因分析1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是这次爆炸的主要原因。该煤气发生炉夹套注满水后,操作工将出口阀门关闭后未开启,使夹套内压力上升,加之安全阀、压力表失灵,夹套超压发生破裂,大量水进入高温炉膛并
2、立即汽化,导致整个煤气炉爆炸。2安全阀、压力表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工应持证上岗。2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校验,保证灵敏、可靠。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 2 篇(一)事故概况2000 年 1 月 17 日 15 时左右,衡水市枣强县门庄镇杨苏村的苏国强开着农用三轮车到门庄镇苏杨庄倒卖液化石油气。买主苏国胜要买 1 只新液化石油气钢瓶和 10kg 液化石油气。苏国强把车上的 1 只新瓶取出放于车后 2m 处,用手拧开气瓶角阀排空放气,液化石油气钢瓶突然发生粉碎性爆炸.造成 2 人重伤,4 人轻伤。(二)事故原因分析钢
3、瓶焊炸的主要原因,是苏国强卖气倒气即罐倒罐造成的。苏国强在卖气倒罐过程中,罐与罐之间一旦出现了压力平衡,无法继续倒气时,就用新罐向装有液化石油气的罐中充空气,增加压力,然后继续倒气(苏国强误认为新罐中是氮气,实际是空气)。当多次使用,新罐中的压力低于被倒罐中的压力时,液化石油气便回流到新罐中。新罐瓶中的压缩空气便成了有爆炸危险性的混合气,2000 年 1 月 17 日15 时 30 分,当苏国强从三轮车上取下该瓶,猛拧角阀排气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高速混合气流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火花,于是便造成了这起化学性爆炸事故.(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1.坚决取缔一切罐倒罐经销液化石油气的单位和个人倒卖液化石
4、油气的现象 o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2.液化石油气钢瓶生产厂家,凡使用空气为介质进行气密试验的,钢瓶出厂时必须排空降压,压力降至零时才能出厂。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 3 篇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90 年 4 月 10 日 4 时 05 分,北京化工学院有机实验楼南侧钢瓶房内发出嘶嘶响声,并冒出白色烟雾,紧接着变为黄色烟雾,几分钟后,丁二烯钢瓶即爆炸。爆炸后的钢瓶沿筒体纵向裂开,裂开后扩展至底部环向焊缝熔合线处撕开,顶部封头和筒体仍连在一起,筒体裂开部分几乎展成平板。与之一起放置的丙烯钢瓶被炸变形,但未破裂。钢瓶房及与之毗邻的围墙部分倒塌,有机实验楼南侧窗玻璃大部分被震碎,无机试验楼北侧
5、窗玻璃部分被震碎。由于钢瓶房周围当时无人,因而未造成人员伤亡。二、事故原因分析爆炸钢瓶内的丁二烯是于 1989 年 4 月 27 日在北京燕化公司橡胶厂研究所中试罐区灌装的,到该瓶爆炸时,瓶内丁二烯已灌装近一年时间。瓶内残留有少量丁二烯低聚物吸收部分或微量氧,可形成过氧化物或过氧化氢。这些低聚物的过氧化物或过氧化氢即使在常温下,由于时间过长会逐渐分解形成自由基,自由基积累到一定浓度后引起丁二烯自聚。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聚合时伴随放热(17 千卡摩尔),可使钢瓶内温度升高,温度的上升又导致聚合加速,形成恶性循环,短时间内温度可升至 300500。温度升高同时还造成丁二烯大量汽化,瓶内
6、压力可达到 140150 公斤厘米 2,远远超过钢瓶设计的工作压力,造成了钢瓶爆炸。这起事故是由于丁二烯钢瓶储存期过长,瓶内丁二烯自聚引起的爆炸。三、事故的责任分析和对责任者的处理由于此次爆炸事故是由于丁二烯自聚所致,学校在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制订了有关规定,因而此次事故不涉及个人责任。四、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1丁二烯钢瓶内残存的丁二烯低聚物在每次充装前必须清除干净,可用高纯氮气反复吹扫,或采取其他必要方法,以减少瓶内低聚物的残存量。2尽量缩短储存时间,储存期一般不应超过半年。3由于丁二烯是一种活性很高的聚合单体,为了减缓丁二烯的自聚,在充装丁二烯时可加入阻聚剂。4要做好丁二烯钢瓶的定期检验工作。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压力容器事故案例分析 4 篇一事故情况1995 年 3 月 2 日 14 时 10 分,一辆越南大卡车载着 19只容积为 400 升的液氨钢瓶,从广西凭祥市浦寨向越南方向驶去,当驶至距中越边境 15 号界碑约 40 米处时,由于道路坑洼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