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作业活动).doc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331903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作业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作业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作业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作业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作业活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作业活动)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现行控制措施隐患排查类型备注编号类型名称风险点等级责 任 单位作业步骤/检查项目危险源或潜在事件/标准日常性排查专业性排查综合性排查季节性/专项排查序号名称岗位班组车间安全处室特种设备电气消防设施化学品车间安全处室分公司总公司车间安全处室其他处室分公司每班3 次每班1 次每天1 次每天1 次每年1 次每月1 次每月1 次每月1 次每月1 次每月1 次每月1 次每季度 1次每季度 1次每季度 1次每季度 1次每季度 1次1作业活动动火作业21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工程技术)/(管理措施)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

2、体防护)/(应急处置)/2安全措施不落实(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培训教育)现场培训(个体防护)安全带、防护面罩、电焊手套、劳保鞋(应急处置)定期进行应急处理的演练3没有安排监护人(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2进行监护(培训教育)现场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4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置换检测合格;(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便携式氧气、可燃气体检测仪(应急处置)/5火星串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安排专

3、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并挂牌(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定期演练6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3易燃后予封闭。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7涉及登高、受限空间作业未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工程技术)/(管理措施)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高处动火,办理 登高作业证(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8消防器材、应急设施不到位(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动火现场备有

4、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石棉被(应急处置)定期演练9焊把线、电焊把子漏(工程技术)/4电(管理措施)使用前认真检测检查电焊设备(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10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由专业人员进行接线(培训教育)/(个体防护)电焊眼镜、手套(应急处置)/11焊接时焊烟大、超标(工程技术)设置排烟装置(管理措施)加强通风、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培训教育)/(个体防护)临时风机(应急处置)/12焊渣、火星飞溅(工程技术)

5、/(管理措施)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高处动火办理 高处作业证,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5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电焊服、电焊手套(应急处置)/13焊光强烈(工程技术)做好隔离设施(管理措施)佩戴电焊面罩(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14氧气瓶、乙炔瓶间,与动火点之间距离不足(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 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15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

6、证安全可6靠,不准带病使用(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现场检查,不合格予以更换(应急处置)/16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培训教育)定期进行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定期进行演练17通风不良(工程技术)设置排风装置(管理措施)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采用局部强制通风(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现场配置可燃气体报警仪、氧气检测仪(应急处置)/18未定时监测(工程技术)/7(管理措施)取样与动火间隔 不 得 超 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 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培训教育)定期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19监护不当(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制度 > 建筑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