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49.100 V 57 MH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用 航 空 行 业 标 准 MH/T 60282016 代替 MH/T 6028-2003 旅客登机桥 Passenger boarding bridge 2016 05 09 发布 2016 08 01 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 布 MH/T 60282016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分类.4 5 型号命名.5 6 典型结构.5 7 技术要求.7 7.1 一般要求.7 7.2 安全要求.7 7.3 防坠装置强度.12 7.4 结构性能参数.12 7.5 操作速度.13
2、 7.6 液压系统.13 7.7 结构安全.13 7.8 抗风稳定性.14 7.9 环境条件.14 7.10 可靠性.14 8 试验方法.15 8.1 一般检查.15 8.2 安全检验.15 8.3 防坠装置强度试验.19 8.4 结构性能参数测量.19 8.5 操作速度测量.19 8.6 液压系统检查和试验.19 8.7 结构安全试验.20 8.8 抗风稳定性校验.20 8.9 环境试验.21 8.10 旋转伸缩式登机桥可靠性试验.21 9 检验规则.23 10 铭牌、标识、随附文件和附件.25 11 包装及运输.27 MHMH/T 6028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3、-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MH/T 6028-2003旅客登机桥,与MH/T 6028-2003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遮篷、过渡板、安全靴、紧急下降、握持运行控制装置术语定义(见第 3 章);增加了登机桥型号命名(见第 5 章);增加了登机桥控制系统实时监控、运行数据记录和视频监视系统的技术要求(见 7.2.1);增加了升降系统承载能力的技术要求(见 7.2.3);增加了行走系统挤压或剪切点保护、与外挂地面设备互锁保护和防止三通道伸缩结构的中间通道失控滑移保护的技术要求(见 7.2.4);增加了行走机构安全防护装置的技术要求(见 7.2.5);修改了接机口缓冲器接触载荷的
4、技术要求(见 7.2.6.4,2003 版 7.4.10);增加了接机口旋转机构传动部件失效后,防止接机口自由旋转的保护要求(见 7.2.6.11);增加了自动调平机构的技术要求(见 7.2.7);增加了操作区域尺寸、视线的技术要求及防坠保护安全要求(见 7.2.9);增加了防护门和可移动保护装置与登机桥行走、升降和接机口旋转系统联锁的技术要求(见 7.2.9.11);增加了内部照明和外部照明的技术要求(见 7.2.11);增加了防火设施的技术要求(见 7.2.12);增加了防坠装置强度的技术要求(见 7.3);修改了手动模式下,登机桥升降速度最大值和紧急下降速度的最小值(见 7.5,2003
5、 版 7.3.3);修改了登机桥设计载荷(见 7.7.1,2003 版 7.3.1);增加了登机桥结构安全系数的要求(见 7.7.2);修改了登机桥在额定载荷和雪载荷作用下的最大挠度值(见 7.7.3,2003 版 7.5.10);修改了抗风稳定性的技术要求(见 7.8,2003 版 7.2);增加了可靠性要求(见 7.10);增加了铭牌、标识和随附文件的相关要求(见第 10 章)。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博维航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
6、起草人:赵斌、席占勇、肖山、刘仁杰、马志刚、李磊、张国领、牛建民、樊向荣、朱宇航、孟庆之、万里、刘冲。MH/T 60282016 1 旅客登机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客登机桥(以下简称登机桥)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型号命名、典型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铭牌、标识、随附文件和附件、包装及运输等。本标准适用于轮式登机桥、柱座式登机桥及特殊型式登机桥,对于连接登机桥与航站楼的固定桥也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376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4053.2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 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8923.1 涂覆涂料前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