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违章行为的心理活动探析.docx

上传人:安全文库 文档编号:52336 上传时间:2022-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违章行为的心理活动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违章行为的心理活动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违章行为的心理活动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违章行为的心理活动探析企业生产系统是人、物、环境的集合,人处于中心地位,人的安全素质越高,安全生产便越有保障,据统计资料表明:由于人的违章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总数的 7080。 我们进一步分析原因, 主要是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态度行为不能适应生产中客观规律所致。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械设备、生产环境及人际关系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状态第一系列具体的心理活动的反映。研究安全心理就是要在掌握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过程中安全这一特殊领域,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探讨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过程,下面就一次事故来分析一下违章行为的心理活动。事故的经过是

2、这样的:江苏南通某风机厂,28 岁的车工小黄上中班,操作 C630 车床加工风机主轴。车速为 230 转/分,当加工到第 5 根主轴时,发现主轴跳动,即未停车,就将左手从轴下方伸过去调整中心架前方固定螺丝,因袖套被带毛刺的轴头缠住,导致臂卷入。当时小黄在惊恐中拼命挣脱,袖套外衣撕碎、脱落,人摔倒在地,造成左臂两处骨析,右下颌和额头撞坏,左肾等损坏,导致内出血而死亡。经过分析事故原因, 显然是小黄违反机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 “机床开动中, 禁止隔着机床传动部分进行调整工作或传递物品等”的规定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人们在痛定思痛中, 不禁反复思忖“小黄到底是怎么个想法会造成违章,而发生事故呢?”(

3、一)违章行为的认知过程:认知是指个体对于社会的和物质环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人类行为的产生,首先有赖于个体对外在环境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是通过认知作用而产生的。 首先看车工小黄对车床转速的认识: C630 车床的最高转速为 1500转/分左右时,小黄认为如此高的转速是危险的,千万不能不停车在附近做些什么伤害到肉体,后果不堪设想。但在作业时的转速为 230 转/分,只有最高转速 15左右,这就没多大危险了。因此机床高速运转时,有意识的违章行为比较少见。但速度不快时,在不停车的情况下,隔着转动部分,做些什么,递个什么,就司空见惯了。这一类行为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正常,算不得是“违章”,究其原因,主要是

4、错误认知在作崇,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转速不快,只要稍加小心不会有问题的”,这种思维定势拟乎已成惯性,平时安全管理人员似乎也未将此视为违章,惟有事故发生后,你才会在事故调查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到当事人具有违章行为。(二)违章行为的心理基础尽管以事故分析统计得知,绝大多数事故是违章行为引发的,但以微观上看并不是每次违章行为都会导致事故。在小黄死亡事故分析后,同班组有人还胆颤心惊地暗想自己上次也这样违章过,但怎么就没出问题呢?怕是小黄倒霉。其实导致事故的违章行为仅仅是作业者多次违章行为中的一次,那又为何偏偏小黄倒霉呢?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人机“两方共系”中能量逆流的两系列,其轨迹交叉点便构成了事故的时空。这就是说,人的违章行为可以看成是一个“触媒”,若此时正好“物”存在不安全状态或危险性,则人、物轨迹异常接触,事故便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管理 > 事故调查与管理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