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急预案编制、评审与管理,2,一、应急预案编制基础,3,4,5,应急预案“针对性”,6,应急预案“科学性”,7,应急预案“完整性”,8,应急预案“可操作性”,9,应急预案“可读性”,10,应急预案“相互衔接”,10,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定义,10,应急预案编制导则,10,10,6.1总则6.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常见问题: (1)目的不明,对象不清; (2)过于冗长,叙述太多。,6.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0,6.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
2、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常见问题:引用的法律法规太多,条条列举,不简洁。6.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常见问题:内容概括不全,缺少应对事故的类型和级别。,10,6.1.4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常见问题:描述太笼统,缺乏企业实际内容。6.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常见问题:过于详细、篇幅太长。,10,6.2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常见问题:内容缺少;或内容分析过于简单、不全面。6.3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常见问题: (1)职责内容交叉;(2)关键内容缺失。(3)没有用结构图表示;(4)列举了具体人员姓名。,10,6.4预警及信息报告6.4.1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常见问题:预案中缺少本部分内容或者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编制。,10,6.4.2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
4、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常见问题: (1)缺少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或提供的电话不是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内部事故报告的程序没有,报告的内容要求也没有。,10,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常见问题: (1)缺少上报流程; (2)时限要求没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要求,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
5、门报告。,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规定,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10,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常见问题:往往在许多预案中这部分内容就没有。 信息传递的对象:可能会受事故影响的周边企业、社区、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等。 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有很多:警报器、喇叭、电
6、话、人工呼喊及其他警示声音或标识等。,10,6.5应急响应6.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常见问题: (1)没有进行响应分级,相应的内容缺少; (2)分级的界限不清,顺序颠倒。,10,6.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常见问题: (1)预案中缺少本要素内容; (2)响应程序的内容不全; (3)缺少扩大应急内容。 应急响应:初级响应(基本应急)和扩大应急两部分。,10,6.5.3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常见问题:措施不具体,缺乏针对性。6.5.4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常见问题:没有按照导则的要求来写。,10,6.6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通报事故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常见问题:企业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7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