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我国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对策.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81604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我国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我国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对策论我国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对策1 我国煤矿安全现状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从 1981 年到 2001 年全国煤矿事故总计死亡 12 万多人。重特大事故发生 6940 起,死亡人数 45873 人,平均每年死亡 2184 人。重特大瓦斯事故为 4500 起,占全国事故的 64.85,死亡 33158 人,占72.28,平均每年死亡 1579 人。而且从趋势上看,瓦斯事故还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2004 年 10 月 20 日,郑州煤业集团公司大平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引发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148 人死亡。2004 年 11 月 2

2、8 日 7 时 10 分,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166 人死亡。2005 年 2 月 14 日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事故,死亡人数达到 214 名。2005 年 3 月 19 日山西朔州细水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 70 人死亡,尤其是 2005 年初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发生了 5 起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瓦斯爆炸事故,瓦斯事故形势非常严峻。2 几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2.1 百兴煤矿“2.2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1.1 直接原因鸡西市煤业集团穆棱公司百兴煤矿开采城子河煤层组13#,15#煤层,井下布置 3 个掘进工作面,2 个回采工作面,主

3、采工作面采用刀柱式采煤方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0.3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5.34m3/t,为低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指数为 46.4,具有爆炸危险性。2004 年 2 月 23 日百兴煤矿 13#煤层东一掘进工作面当班瓦斯检查员严重违章,上班时脱岗,没有及时接风筒,致使该工作面处于微风、无风状态,造成瓦斯大量积聚并达到爆炸条件;工人违章拆卸矿灯,矿灯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造成 37 人(其中女工 2 人)死亡。2.1.2 间接原因该矿在没有重新取得矿长资格证的情况下违法组织生产。2004 年 2 月 6 日,鸡西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对该矿进行验收,发现存在 9 个方面的安全问题,随

4、即下达了立即停产整顿、经重新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生产的决定,但该矿拒不执行停产整顿决定,擅自恢复生产。井下安全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严重。该矿井没有按规定配齐瓦斯检查员,现有瓦斯检查员经常上连班,致使当班瓦斯检查员脱岗睡觉,没有及时接风筒。同时,该矿还存在瓦斯检查员无证上岗且不按规定检查瓦斯,工人在工作面无风的情况下作业并违章在井下拆卸矿灯等问题。2.2 芦岭煤矿“5.3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2.1 直接原因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井下104 采区位于矿井二水平中部,开采 10 层煤,是 8,9 层煤的解放层,该采区走向长 630m,倾斜宽 670m,剩余可采储量为 180 万 t。采煤

5、工作面遇到断层,留设断层煤柱后工作面跳采。断层煤柱前的采空区老顶来压垮落,导致采空区高浓度瓦斯被挤压,造成瓦斯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钳工拆卸1048 风巷控制刮板输送机电启动器,煤及矸石落入接线腔内,造成带电端子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在爆炸过程中局部煤尘参与了爆炸,造成 86 人死亡。2.2.2 间接原因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对机电管理的 5 个单位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不能统一协调和统一指挥,不能确保事故隐患及时整改,机电技术管理有漏洞,系统图与井下设备安装的实际位置、型号不一致,自救器使用管理有漏洞,不能保证正常使用。2.3 建新煤矿“11.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3.1 直接原因建新煤矿是丰城矿务局 4 对生产矿井之一。瓦斯等级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010 工作面进风顺槽在掘进过程中,曾于2003 年 6 月 14 日和 7 月 27 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形成 1,2 号突出孔洞。在对 1010 工作面运输顺槽 2 号孔洞进行密闭前,没有清理完突出浮煤,密闭墙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造成密闭不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止自然发火措施,致使密闭内突出的浮煤发生氧化自燃,煤炭自燃引燃孔洞内积聚的瓦斯,造成瓦斯爆炸,51 人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技术 > 矿山安全技术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