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摘 要 阐述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办矿标准,理顺办矿体制;强化人才培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实施“科技兴安”,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行业整体水平。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
2、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一直在 23 以上,2004 年产煤 19.56 亿吨,占世界的 43%。但长期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好,事故多、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不仅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遭受很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煤炭行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改革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制
3、建设、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等,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和改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煤矿生产力水平低下,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百万吨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水平,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1、煤矿死亡人数多。长期以来,我国煤矿每年因工死亡都在万人以上。19902004 年累计死亡 97754 人,年均 6517 人;2004 年死亡 6027 人,占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 8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 1990 年开始,国际
4、上煤矿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2003 年至今澳大利亚煤矿实现了零死亡。2、百万吨死亡率高。解放初期至“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长期在 10 人之上,1960 年达 17.61 人。进入二十世纪后开始逐年下降,年均降幅 0.75 人。2004 年达到 3.08 人,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仍居世界第一位,是美国的 100 倍,南非的 30 倍,印度的 10 倍。3、“三个多发”的特点明显。一是重特大事故多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矿难 21 起,死亡 3456 人;2004 年发生特大事故42 起,死亡 1008 人,平均 8.6 天一起,死亡 24 人。二是小煤矿
5、事故多发。我国小煤矿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3,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国死亡总人数的2/3 多。2004 年,小煤矿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 73%。三是瓦斯和水灾事故多发。我国煤矿因瓦斯爆炸等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死亡总人数的80%,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7.5 亿元;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全国有 250 多个矿井被淹,死亡 1700 多人,经济损失 350 多亿元人民币。4、经济损失惨重。在工矿商贸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事故、近一半的重大事故和四分之三的特大事故,均发生在煤矿。全国煤矿一年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原国有重点煤矿年销售收入的 5%。5、社会和政治影响恶
6、劣。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腹之患,成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人权攻击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安全生产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和政府形象、关系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二、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安全事故多发,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看,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的一段。在农业经济为主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生产伤亡事故较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事故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事故开始大幅度下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美国上世纪前 30 年,煤矿每年事故死亡 2000-3000 人,百万吨死亡率曾经高达8.37。除此之外,煤矿行业在我国属高危行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更多。首先,我国煤矿受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与美、澳以露天矿为主、全机械化开采不同的是,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其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 95%,受各种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一是受瓦斯威胁严重。我国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0.34%,小型矿井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