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89453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氧气瓶静电爆炸事故案例一、事故情况概述1998 年 10 月 8 日 10 时 40 分左右,哈尔滨化工二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 2 名装卸工临时工 1 死 1 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 12MPa,操作温度为 20 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 45只。二、事故破坏情况经现场勘察,共 3 只气瓶爆炸,其中 1 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 年,公称压力 15MPa,容积为 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爆炸的另 2 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

2、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 3 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 1 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 5cm,另外 2 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 8cm 和 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 70m2 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 20cm 的洞,附近 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事故原因分桥及结论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 1 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

3、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474 1, 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 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另外 2 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 2 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1.气瓶充装前检查员在检瓶过程中,由于被检查气瓶油漆脱落

4、严重,且污物多,末认真辨认,错将氢气瓶当成氧气瓶,送充装岗充装,充装人员也未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2.车间、工厂领导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规程中,贯彻执行不认真,对工人的工作质量要求不严,充装前后的检查出现纰漏,检查不够,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三、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1.责令工厂立即停止氧气瓶的充装和检验业务,待劳动部门重新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上述业务工作。2.今后在气瓶充装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永久气体充装规定及工厂车间有关操作规程、安全规定。3.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气瓶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4.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充装前、后的检查制度,在空瓶验收工作中,对超期气瓶、漆色严重脱落,辨认不清的气瓶,严禁充装,对充装后有异常或发现漆色不对等情况时要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领导妥善处理。5.在气瓶出厂前应由专人负责试压工作,严禁装卸人员进行试压。6.工厂主管安全的领导要定期对氧气充装车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处理的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故案例 > 压力容器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