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docx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99243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地下洞室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一、工程概况本标段的洞室施工主要包括 1#及 1#-1 施工支洞、2#-2 施工支洞、4#施工支洞、5#施工支洞、6#施工支洞、引水隧洞、泄洪冲沙洞等。引水隧洞为圆形断面,净直径 8.5m,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调压井前长度约 1307.476m,底坡 0.5%。调压井尽量靠近厂房,考虑调压井顶部边坡的稳定性及防护难度,推荐调压井为埋藏式,顶部设置通气孔,通气孔与施工支洞结合,断面尺寸为 7.0m6.0m(宽高)。调压井为圆筒阻抗式,稳定断面面积按托马准则计算并乘以系数 K 决定,净直径 21m,地下

2、埋藏式,竖向高度约 79m,顶部开挖为穹顶,阻抗孔直径 4.5m。调压井顶部岩体最小覆盖厚度约为 37m,穹顶开挖半径为 11.5m,为半球形。泄洪冲沙放空洞布置于右岸,中部与原红石岩引水隧洞结合,出口与新建泄洪洞结合。施工期主要承担枢纽导流任务,运行期主要承担汛期泄洪、冲沙功能,必要时作为水库放空洞,为一综合利用功能的隧洞。泄洪冲沙洞放空由事故检修闸室段、有压洞段、工作闸室段,出口明渠段等组成。有压洞段全长 1659.439m,泄 0+211.821m 以前为新挖隧洞段,其中泄 0+111.801m 以前采用龙抬头形式,泄 0+157.418m泄0+211.821m 采用平面转弯与原红石岩引

3、水隧洞平顺连接,转角57.73,转弯半径 60m。有压隧洞采用圆形断面,隧洞内径为 7.6m,衬砌厚度 0.6m。泄洪冲沙放空洞泄 0+157.418m 以前部分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包含在本合同范围内。二、工程地质 2.1 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位于川滇菱形块体东北断块活动边界与川、滇、黔较稳定地块的结合部位。工程区主要受则木河小江强震发生带及昭通鲁甸中强地震发生带的影响,其中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具有发生 7 级及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昭通鲁甸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位于堰塞体下游,距工程区直线距离约 2.5km,具有发生 6.5 级地震的构造条件。20

4、14 年 8 月 3 日在鲁甸发生的 6.5 级地震震中就位于该断裂带北西侧小寨包谷垴分支断裂的交汇带附近。云南省地震工程勘察院完成了云南省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并经云南省地震安全性评审委员会评审,工程区 50 年超超概率 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190cm/s2,相应的地震基本裂度为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2.2 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地质条件(1)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引水隧洞布置于牛栏江右岸,位于溢洪洞与泄洪冲沙放空洞之间,引水隧洞进口距离泄洪放空冲沙洞进口约 10m,进口高程 1162m,长度 1342.46m,圆型断面,最大开挖洞径 9.7m。隧洞沿线地形陡

5、峻,山体雄厚,沿线地面高程在 1152m1558m,属侵蚀中高山地貌区,隧洞埋深 40m390m。引水隧洞主要穿越奥陶系(O)地层、泥盆系(D)地层及二叠系(P)地层,岩性为坚硬的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与岩性中硬软弱的泥质灰岩、炭质页岩、页岩及泥质砂岩。引水隧洞上覆岩体岩层总体走向 NE,倾向 NW,倾角一般在 1030,倾向下游方向。结构面以层面节理为主,断层较少,其余节理较发育,12 组。隧洞沿线主要发育断层 F5:N515W,SW4050,由碎裂岩及断层泥组成。大部分洞段地下水位稍高于隧洞顶拱,进出口段低于隧洞底板。出口段栖霞、茅口组灰岩中溶蚀裂隙发育,局部可能存在溶洞。引水隧洞围岩除

6、进口浅埋段垂直埋深在 40m 外,其它大部分洞段垂直埋深一般在 200m270m,最深 400m。地下水位线除进口外大多位于隧洞底板以上。引水隧洞以类、类围岩为主;少量类和类围岩。类类基本稳定和局部稳定性差的围岩,主要以厚层、中厚层状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石英砂岩等坚硬岩为主,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完整性受结构面控制。类为稳定性差围岩,主要由中层状、薄层状白云岩、泥质灰岩、泥质砂岩或软硬相间的岩石互层为主,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强度较低,产生塑性变形的可能性较大。类围岩为稳定性极差围岩,主要分布在炭质页岩、页岩、断层带及强溶蚀风化带,围岩不稳定。(2)调压井工程地质条件调压井采用地下式,井筒直径 23m,高度 82.35m,顶部高程 1238m,底部高程 1156m。调压井上覆厚约 75m 的基岩,垂直坡面的最小厚度约 60m。围岩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的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微溶蚀风化,岩体节理较发育,部分为溶蚀宽缝,岩体的完整性主要受陡倾角剪性节理及层面节理组合控制。调压井地下水位分布于洞室基底以下,岩体的透水率多小于 5Lu,综合分析调压井以类围岩为主,部分、类围岩。(3)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资料 > 安全技术交底 > 建筑施工安全交底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