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公路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建设和管理,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完好,促进公路事业发展,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服务和管理,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公路,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其中,县道、乡道和村道统称为农村公路。第三条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工作的领导,将公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和改善公路运行条件。第四条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
2、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高速公路的监督管理职责由省、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公路规划、建设、养护、保护和运营管理等具体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包括街道办事处,下同)应当按照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乡道和村道的建设、养护、管理有关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路相关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做好村道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相关工作。第五条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将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等所需资金纳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
3、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通过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及其他投融资方式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第六条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一体化协作工作机制,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互联互通,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第七条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路行业科学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公路行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先进专利、专有技术的应用;鼓励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公路数字化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智慧公路网。第二章公路发展规划和建设第八条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路规划和综合交通运输
4、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发展规划。公路发展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公路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公路建设、养护和改造提升的任务安排,公路运行保障的标准和要求,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内容。编制公路发展规划应当注重公路路网的完善和公路等级提升,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线位资源,并与城市发展、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第九条第九条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发布全省公路发展规划。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国道、省道发展规划,经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后发布。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并报设区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公路发展规
5、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按照原批准程序报批。第十条第十条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建设用地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村道建设用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平分担、合理补偿的原则自行落实。第十一条第十一条公路建设应当符合公路发展规划要求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公路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特征以及环境条件,严格执行节约用地、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加强公路与沿线生态、景观的一体化设计,注重两侧边坡以及桥下空间等区域的美化绿化建设。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依照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第十二条第
6、十二条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国道、省道应当严格控制平面交叉数量。属于国道、省道的一级公路与其他道路交叉的,除受地形和其他特殊条件限制外,应当选用主辅路、高架桥、地下通道等方式交叉。国道、省道平面交叉数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三条第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兼有城市道路功能的,应当结合城市道路的功能、标准和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等需求,合理确定路基标高、路幅布置等。第十四条第十四条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不得低于四级公路,其建设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鼓励在路基外侧设置骑行道、游步道等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路应当同步建设相应的交通安全、防护工程、排水等设施;已运行的农村公路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完善相关设施。第十五条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服务区(站)、执法管理用房及设施、路网运行监控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作业生产与应急保障基地、港湾式客运停靠站等公路附属设施。公路附属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其中,交通安全设施应当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已运行公路的附属设施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