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GB 1886.374-2024.pdf

安全生产视频网
上传人:一米阳光 文档编号:331112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GB 1886.374-202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GB 1886.374-202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GB 1886.374-202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GB 1886.374-202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GB 1886.374-202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1 8 8 6.3 7 42 0 2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2 0 2 4-0 2-0 8发布2 0 2 4-0 8-0 8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前 言 本标准代替G B2 9 9 4 62 0 1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本标准与G B2 9 9 4 62 0 1 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部分的描述;修改了鉴别试验,其中增加红外光谱鉴别、聚合度试验;修改了含量指标及检验方法;修改了水溶物检验方法中的公式;修改了淀粉试验的检验方法;修改了铅(P b)

2、的检验方法;增加了总砷(以A s计)及检验方法;增加了附录B、附录C。G B1 8 8 6.3 7 42 0 2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含有-纤维素的纤维性植物浆为原料,经纯化和机械粉碎后得到的食品添加剂纤维素。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纤维素2.2 分子式(C6H1 0O5)n2.3 结构式2.4 相对分子质量(1 6 2.1 4)n(按2 0 1 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1G B1 8 8 6.3 7 42 0 2 4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白色状态粉状、颗

3、粒状或片状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纤维素含量(以C6H1 0O5计,以干基计),w/%9 7.01 0 2.0附录A中A.4干燥减量,w/%7.0G B5 0 0 9.3直接干燥法ap H(1 0%溶液)5.07.5附录A中A.5水溶物,w/%1.5附录A中A.6灰分,w/%0.3G B5 0 0 9.4第一法b淀粉试验通过试验确定附录A中A.7铅(P b)/(m g/k g)2.0G B5 0 0 9.1 2或G B5 0 0 9.7 5总砷(以A s计)/(m g/k g)2.0G B5

4、 0 0 9.1 1或G B5 0 0 9.7 6 a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 0 52和3h。b在8 0 02 5下灼烧至恒重。2G B1 8 8 6.3 7 42 0 2 4附 录 A检验方法A.1 安全提示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如果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A.2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 B/T6 6 8 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 B/T6 0 1、G B/T6

5、0 2和G B/T6 0 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3 鉴别试验A.3.1 溶解性试验不溶于水、乙醇、乙醚及稀无机酸。微溶于1m o l/L氢氧化钠溶液。A.3.2 悬浮性试验将3 0g试样与2 7 0m L水混合,混合液用高速搅拌机(约1 2 0 0 0r/m i n)搅拌5m i n。最终溶液为流动性差的、浓厚的、含块状物的悬浮液。如果得到自由流动的悬浮液,则取1 0 0m L该溶液,置于1 0 0m L量筒中,静置1h,在量筒底部出现沉淀。A.3.3 红外光谱鉴别按G B/T6 0 4 0采用溴化钾压片法进行试验,试样的红外光谱应与纤维素标准参

6、考图谱(见附录B)一致。A.3.4 聚合度试验A.3.4.1 试剂和材料双氢氧化乙二胺铜溶液:1.0m o l/L。A.3.4.2 仪器和设备A.3.4.2.1 天平:感量为0.1m g。A.3.4.2.2 恒温水浴锅(缸)。A.3.4.2.3 乌氏黏度计:毛细管内径分别为0.5mm0.6mm、0.7mm0.8mm。A.3.4.3 分析步骤称取约0.2 5g(m1)样品,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水与1.0 m o l/L双氢氧化乙二胺铜溶液各2 5m L,加塞振摇使其完全溶解,取该溶液适量转移至乌氏黏度计(毛细管内径0.7mm0.8mm,选用适宜黏度计常数K1)中,在2 50.1水浴中平衡至少5m i n,记录溶液流经乌氏黏度计上下两个刻度之间的时间(不重装试样,重复测定2次,且2次测量的流动时间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0.5%),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1,按式(A.1)计算溶液的运动黏度1:3G B1 8 8 6.3 7 42 0 2 41=t1K1(A.1)式中:t1 溶液流经乌氏黏度计上下两刻度的时间,单位为秒(s);K1 黏度计常数。取适量0.1 m o l/L双氢氧化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标准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10-2024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