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四化建设推进四化建设 不断提高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从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方面、多角度对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诠释、界定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煤矿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扭转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坚强决心。神华集团公司始终把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作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前提加以推进。在持续实践坚持走工业化道路、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安全高投入和强化责任制落实、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2、、强化隐患查治、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四坚持”、“四强化”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的“四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1999 年以来,在煤炭产量连续六年实现千万吨以上增长的情况下,杜绝了 3 人及以上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累计生产原煤 5.4 亿吨,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 0.116。2005 年,生产原煤 1.5 亿吨死亡 3 人,百万吨死亡率为 0.02,安全生产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一、创新矿井开采模式,实现“生产规模化”,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系统保障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矿井
3、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安全可靠程度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彻底好转,必须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矿井设计思路和建设模式,最大限度简化、优化矿井系统,这也是提高煤矿安全基础水平的根本出路。神华集团以神东矿区为“试验基地”,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成果,跳出传统煤矿建设思路,逐步探索出具有神华特色的高产高效和安全可靠性高的矿井建设模式。一是优化矿井开拓系统。尽可能采用平峒开拓方式,在大巷两侧布置综采工作面,取消井底车场,改变多盘区生产布局,最大限度简化生产系统,降低矿井安全管理难度。二是优化工作面参数。改盘区开采为条带式开采,工作面实现大型化、重型化,工作面长度由传统的 100150 米延
4、长到 240-400 米,推进长度由 1500-2000 米延长到 4000-6000 米,使单个工作面的可采储量由 100200 万吨增加到 7001000 万吨,综采工作面搬家次数大大减少,巷道准备量和安全风险系数大幅度降低。三是优化通风系统。巷道采用大断面、多通道的布置方式,实现了低阻力通风,极大地改善了通风条件,有效地控制了煤层自燃发火和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四是优化运输系统。矿井主运系统实现胶带化,辅运系统实现无轨胶轮化。彻底改变了传统辅助运输环节多、安全隐患多的弊端。五是优化供电系统。取消了中央变电站和盘区变电站,井下供电采用地表箱式移动变电站,从地面通过钻孔直接向井下工作面顺槽供电
5、,既满足了工作面长距离供电的要求,又缩短了供电距离,减少了供电环节多给安全管理带来的压力。六是优化采掘工艺。坚持长壁为主、短壁为辅、长短壁结合的回采工艺,致力实现采、掘、支、运的机械化;实施“连续采煤机、连续运输机、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短壁机械化开采工艺”,使不宜布置长壁工作面的边角块段煤层得到高效安全回采。七是扩大井型规模,创建了“一井一面”、“一综两连”300 人年产千万吨的高产高效模式,建成 7 个年产千万吨的矿井(群)、3 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3 个自动化工作面和 6 个 300 米以上加长工作面。神东矿区正是由于实施了上述“六优化、一扩大”,使矿井定员减少了 36,极大地改善了安全环境
6、,减少了事故多发环节,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安全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8078 人年产一亿多吨煤,360米宽、6000 米长的一个工作面不到 10 个人。1998 年至 2005 年,神东矿区原煤产量从 713 万吨增加到 10241 万吨,7 年增长了 14 倍;全员工效由 9.65 吨工增长到 119.6 吨工,7 年增幅超过 12 倍,是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水平的 30倍以上,是世界最先进的采煤国 2 倍以上。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 2000 年的0.1214 降低到 0.0098。在总结神东矿区高产、高效、高安全可靠性矿井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神华集团结合其它矿区的地质条件,大刀阔斧地进行资源整合,大力实施矿井技术改造,简化矿井复杂的生产系统和通风系统,消灭串联风和共用回风巷问题,改革在同一个采区多头、多面的布置方式,合理集中生产,大幅提高了矿井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安全事故大幅降低。如以往事故多发的“西三局”,原煤产量从 1998 年的 612 万吨提高到 2005 年的 1669 万吨,百万吨死亡率 1998年为 3.3,2005 年没有发生死亡事故。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