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毒窒息事故处置方案.doc

上传人:安全人之家 文档编号:22251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毒窒息事故处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毒窒息事故处置方案1 事故风险分析a)事故类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司乘人员运输过程中带病开车、疲劳驾驶引发交通肇事事故时车辆翻车泄漏或严重撞击泄漏、车辆带病作业引发道路事故,或者道路不具备运输条件司乘人员强行行驶引发翻车事故导致泄漏事故。在运输过程中他人车辆强行行驶时危货运输车辆未让行开斗气车、逆向行驶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泄漏。危货车辆未按规定及时维护保养在道路行驶过程中车辆损坏,维修过程中未按照道路交通规定停放至安全区域,会车时视线存在盲区导致来车肇事引发泄漏。危货车辆在经过隧道涵洞超速行驶或不按规定停放在隧道涵洞、高速道路等危险区域,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碰撞发生泄漏。在处置堵漏过程中发

2、生中毒窒息。由于经营过程中因设备检修,进入容器内作业或设备损坏,检测仪器损坏、罐破损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工作中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以上原因造成罐车罐体发生变形或损坏,密闭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及在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中人员中毒等。中毒窒息事故类型: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泄漏中毒。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油罐车罐体内部、事发地泄漏区域等。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当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

3、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工作人员昏倒、休克,甚至人身死亡。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2、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3、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容易引发现场大面积泄漏,造成火灾爆炸等危险。2 应急工作职责应急指挥工作组总指挥:生产、使用单位主任、当地消防队、安监局主要领导成员:事发车间值班长、现场工作人员应急指挥工

4、作组职责(1)按照事故响应程序指挥报告事故有关信息。(2)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由生产、使用单位组长指挥开展先期事故处置。(3)如本岗位力量不足,及时向生产、使用单位其他车间岗位请求支援。(4)事故扩大,现场处置无效,由生产、使用、经营单位组长指挥及时撤离事故现场。3 应急处置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密闭空间中毒窒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生产、使用单位值班长、押运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2、该方案由生产、使用单位值班长宣布启动。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4、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生产、使用单位人身事故应急预案。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将窒息人员脱离危险

5、地点。2、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隔离式呼吸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3、对于密闭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向空间内部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4、对于油罐车内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地点,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先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方法通过有毒气体检测仪等),确认安全或者现场有防毒面具则应正确戴好防毒面具后进入进行施救。5、施救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将窒息人员救离受害地点至地面以上或通风良好的地点,然后等待医务人员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场的情况进行紧急救助。6、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1)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如意识丧失,应

6、在 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7、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1)通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8、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按压吹气 1min 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 4 个152 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 57s 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 2 次口对口 人工呼吸,接着每 5s 吹气一次(即每分钟 12 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 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 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c)事故报告1、生产、使用单位厂区内:事故发现的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急预案 > 现场处置方案

copyright@ 2010-2023 安全人之家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201591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