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1 8 8 6.3 7 82 0 2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茶黄素 2 0 2 4-0 2-0 8发布2 0 2 4-0 8-0 8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发 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茶黄素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新鲜茶叶或茶多酚为原料,通过酶促反应转化,经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茶黄素。2 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茶黄素(T F)分子式:C2 9H2 4O1 2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5 6 4.4 9(按2 0 1 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2.2 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 F-3-G)分子式:C3 6H2 8O1 6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7 1 6.6 0(按2 0 1 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1G B1 8 8 6.3 7 82 0 2 42.3 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 F-3-G)分子式:C3 6H2 8O1 6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7 1 6.6 0(按2 0 1 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4 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 F D G)分子式:C4 3H3 2O2 0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8 6 8.7 0(按2 0 1 8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2G B1 8 8
3、 6.3 7 82 0 2 4表1 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橙黄色至红褐色状态粉末或晶状粉末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状态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茶黄素含量,w/%2 0.0附录A中A.4咖啡碱含量,w/%5.0A.5水分,w/%6.0G B5 0 0 9.3灰分,w/%2.0G B5 0 0 9.4总砷(以A s计)/(m g/k g)2.0G B5 0 0 9.7 6或G B5 0 0 9.1 1铅(以P b计)/(m g/k g)2.0G B5 0 0 9.7 5或G B5 0 0 9.1 23.3 微生物
4、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微生物指标项目限量检验方法菌落总数/(C F U/g)10 0 0G B4 7 8 9.2霉菌和酵母/(C F U/g)1 0 0G B4 7 8 9.1 5大肠菌群/(MP N/g)3.0G B4 7 8 9.3大肠埃希氏菌/(MP N/g)3.0G B4 7 8 9.3 8沙门氏菌/2 5g不得检出G B4 7 8 9.43G B1 8 8 6.3 7 82 0 2 4附 录 A检验方法A.1 安全提示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A.2 一般规定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
5、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应按G B/T6 0 1、G B/T6 0 2、G B/T6 0 3的规定制备,试验用水应符合G B/T6 6 8 2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液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3 鉴别试验鉴别试验可与茶黄素含量测定同时进行,试样溶液色谱图中的主峰保留时间应与标准溶液色谱图中的主峰保留时间基本一致。A.4 茶黄素含量的测定A.4.1 方法提要试样中的茶黄素经含乙腈的稳定溶液提取后,经液相色谱C1 8柱分离,紫外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A.4.2 试剂与材料A.4.2.1 乙腈:色谱纯。A.4.2.2 磷酸。A.
6、4.2.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A.4.2.4 L-抗坏血酸。A.4.2.5 磷酸溶液(0.1%):移取1m L磷酸至烧杯中,用适量水溶解后转移至10 0 0m L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A.4.2.6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1 0m g/m L):称取1.0 0g(精确至0.0 1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用适量水溶解后转移至1 0 0m L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A.4.2.7 L-抗坏血酸溶液(1 0m g/m L):避光条件下称取1.0 0g(精确至0.0 1g)L-抗坏血酸,用适量水溶解后转移至1 0 0m L棕色容量瓶并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A.4.2.8 稳定溶液:分别移取5 0m 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A.4.2.6)、5 0m LL-抗坏血酸溶液(A.4.2.7)和1 7 5m L乙腈(A.4.2.1)至10 0 0m 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临用现配。A.4.3 标准品A.4.3.1 茶黄素(T F)标准品(C A S号:4 6 7 0-0 5-7):纯度9 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A.4.3.2 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 F-3-G